魏明光先生,台灣農村之子,美國中餐大亨,政大新聞系第29屆校友。在民國112(2023)年 81歲時,先捐贈1000萬美元回饋母校,第二年又增加500萬美元,合計共1500萬美元,成立「魏明光卓越發展基金」。他的最大心願是建立台灣的新聞界「普立茲奬」。
這是一筆罕見的以鼓勵新聞專業育才、攬才、留才為目的的捐款。可見魏先生心中巨大的「新聞魂」,更看到他對新聞人的深深期許。
魏明光民國31年(1942)出生在新竹寶山,客家人,父親是警察,母親帶領六個兒子一起務農。家境清寒,魏明光比別人晚了一年才就學,成績優異,初中畢業,考上公費的新竹師範(現為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),任教三年。23歲的他,看到當時國家處境憂危、進步緩慢,極度憂心,認為唯有媒體可以即時、有效地開啟民智、惕厲政府,決定投身新聞界。
他放棄教職,重回校園念書。1965年魏明光以第一志願第一名考入政大新聞系,1969年以第一名畢業。
他是校園風雲人物,深受師長器重。在學四年期間,獲頒十多筆獎學金,他深知這些「甘霖之恩」對年輕學生的幫助有多大,種下他日後「報以湧泉」的種子。善善循環。
畢業前,他獲得媒體人、作家姚朋(筆名彭歌)的鼓勵與推薦,申請到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深造。拿到學位後,時任《中央日報》總主筆的姚朋邀他回來,他卻因已在一家美國律師事務所找到工作,婉謝好意。
魏明光自責是新聞系「逃兵」,辜負師長的栽培和期望,自覺「無顏見江東父老」,直到他81歲捐款回饋母校,才負罪拜望姚老師,當時姚朋97歲,師生相隔五十多年重逢,他有道不盡的謝意與歉意。
魏明光在律師事務所未久,即投身餐飲界。他曾在華府知名的「皇后」中餐廳打工、用餐,看到美國總統尼克森與季辛吉等名人常去用餐,他看到餐飲業商機。
七O年代後期,他在費城開設第一家中餐廳「明園」,八O年代又開設「渝園」、「天香館」,九O年代再開設「陽明軒」和「陽春小館」,2004年開設「丹露軒」,並在2011年被美國媒體評為「全美百佳中餐廳」第一名,並獲選十二大美國中餐界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。
也就在同一年,他獲選為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」的監事,並捐款贊助。事業成功,讓他想到自己未完成的夢想,他想協助台灣媒體更上層樓。
魏明光六家餐廳,「中學為體,西學為用」,以中菜為體,西式擺盤,融合日、義、韓、泰、墨等各國優點,創造多元的味覺、視覺體驗。
開放、創新,大膽嘗試,成為魏系餐廳的特色。
「治大國若烹小鮮」,魏明光在餐飲業跨國界、跨文化的fusion 哲學,使他有國際化的心胸,而他愛國愛鄉愛子弟的情懷,使他以政大新聞系母校母系為發揮大愛的基地。
多深的願力,就有多大的捐款,1500萬美元的「魏明光卓越發展基金」,指定用途有三大項:奬學金(全校性的)、新聞講座、新聞奬。其中新聞奬預算占比為57.5%,比重最大,遠遠超過前兩項的總和,可見他對新聞奬的高度重視。
「魏明光新聞獎」,分「倡議獎」與「探索獎」,期許新聞界「看向世界,回望本土」,以國際視野提升媒體「第四權」監督、守望、教育的專業品質,替國家人民高瞻遠矚,為問題提出具體解方,並實驗、探索新的可能性,讓台灣更美好。
「台灣是我的根,永遠的原鄉。而新聞是我的第一志願」,當年他受困於現實環境未能完成的永恆志業,他希望懷抱新聞魂的人可以一棒一棒一代一代接力下去,並更壯大。
魏明光希望「魏明光新聞奬」讓台灣更明光。
文/沈珮君